韩国栋 | 石门法庭庭长
2005年,我怀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名书记员走进了遵化法院。通过司考和公考,在2011年底我成为了遵化法院一名法官。转眼间已做法官十年有余,时光带走了年华,却留下了回忆。
十几年间,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从一般工作人员、副庭长到庭长,从民一庭、民三庭到基层法庭,遵化法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着遵化法院的一步步壮大。
2018年初,我任石门法庭庭长,基层法庭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离矛盾纠纷最近的地方。每天要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家庭或邻里故事,可能是伉俪情深的夫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无法共度余生的离婚纠纷,也可能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因故无法继续结缘的婚约财产纠纷,还可能是一母同胞的亲人面对利益纷争无法达成一致而对簿公堂的继承纠纷……
纷纷万事,如同一张薄纸,褶皱后,便无法抚平。解除婚姻的死结、判令孩子的归属、分割争议的财产,这些纠纷的处理,不能仅用简单的一纸判决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而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耐心让当事人打开心扉。为此我逐渐摸索出一套面对基层群众的办案思路,即“有效了解案情--耐心化解沟通--促使打开心结”的三步法,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做到案结事了。我把调解工作贯穿到审判程序的始终,把调解现场从审判庭转移到田间地头、村委会、当事人的客厅;调解对象从原、被告扩大到当事人的亲属朋友,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步化解矛盾,融解积怨。
回首十年的法官生涯,已然是办案2000余件的“老法师”。十年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唐山市金牌法官”“河北省办案标兵”等荣誉加身,但这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站在马兰峪法庭远眺,远山如黛,近处青瓦飞檐,马兰峪法庭和石门法庭在这里合署办公,因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这里成为了我院打造“品牌法庭”的试点。面对这项工作中的困难和瓶颈,我们曾无数次彷徨,但在每一次困难时,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在兄弟庭室的相助下,在全庭干警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了一次次困难。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法庭外貌发生了嬗变,在党建、审判、基层社会治理和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不少上级领导的肯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抓基层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集体二等功”,这一块块奖牌、一系列荣誉都为我们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指引。接下来,我们将践行使命担当,以“崇法、厚德、务实、高效”为指引,擦亮“招牌”叫响“品牌” ,努力将“品牌法庭”打造成为“全国最美乡村品牌法庭”,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