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礼赞二十大 法官颂初心(七)| 我与法同行的那些年
分享到:
作者:王海东  发布时间:2022-09-09 16:44:42 打印 字号: | |

王海东 | 城关法庭庭长


1990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遵化法院工作,说来已是第三十三个秋天了。常说往事不堪回首,我虽也由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变成了一个白发渐生的年过半百之人,但回忆起自己的审判工作历程,一幕幕转瞬即逝而又鲜亮如昨的画面,那被镌刻在脑海深处的回忆悠然而来,感慨颇多,自觉经历丰富、充满了自豪。

工作伊始,即被分配到东新庄法庭任书记员,从那一天起,我和遵化法院、和我挚爱的法律事业由此结缘,生根发芽。那时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通讯,全凭着老法官带着我,骑着自行车下乡到田间地头送达、调查、调解,那些弯弯曲曲的土路承载着我最初的坚守,碰上雨天、雪天,道路泥泞难行,被雨水浇透、在雪地里滑倒是常有的事儿,但第一时间想的都是要把案卷先保护好……东新庄法庭是我审判生涯的起点,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当事人经过我们释法明理后握手言和带来的欢欣,更重要的是我从多位老法官前辈身上学习到了兢兢业业司法为民的态度和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精神,我十分感恩老领导们的关爱与教诲。

1993年6月,我被调到石门法庭工作,随后陆续在党峪法庭、执行庭、民事审判第一庭、东旧寨法庭、审判监督庭、城关法庭工作,经历了石门法庭的标准化法庭建设、马兰峪法庭与石门法庭的合署办公、东旧寨法庭的标准化建设……屈指算来,除去在机关法庭工作的五年零三个月外,其余二十多年均在基层法庭工作。在这片家乡的热土上,法官这个浓缩了我人生苦辣酸甜的职业,占据了我前半生的绝大多数岁月,三十多个春秋冬夏里也沉淀了无数个雕刻心底的故事,也有了不少对这份职业的感悟。

曾经有一位老院长经常告诫我们,说道:“每一起案件对于我们法官来讲只是手中经历的其中一起案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他们人生当中唯一的一次经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坚持公正司法。“迟到的公正是最大的不公正”。作为法官,必须坚持程序和实体并重,创新工作方法,注重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使人民群众真正在自己所办的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年轻时我坚持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审判经验和调解工作技巧,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发现还要坚持虚心向年轻同志学习,因为年轻同志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类型案件数量层出不穷,如果不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单纯凭经验办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结合近些年自己所审结的案件发改率逐年升高,就足以说明自身的司法能力急待提高,应切实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站在当下,我不禁回想起大学临毕业时,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对我的忠告,他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政法工作,一定要牢记将案件事实查清楚。”多年实践证明,将案件事实查清楚,也即将能认定的法律事实更加接近于客观事实,即使对法律如何适用理解不一致而有分歧意见,也会大大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这就要求我们在审理每一起案件过程中,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秉持细节决定成败的责任心。

如今,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进入法院的老同志大多是知天命的年纪,岁月的流转更迭让我们见证了审判方式一步步改革的进程,见证了法院法庭的巨大变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忘不了的是我与法同行的岁月,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付出,曾和我一起奋战的同事们,现在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但无怨无悔,心永远与人民法院同在!




 
责任编辑:姜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