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胜涛 | 平安城法庭庭长
我在一个小山村长大,2000年,我怀着对法律的崇拜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遵化,进入遵化市人民法院工作,从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一直扎根在基层法庭。
2005年,我在城关法庭从事书记员工作,城关法庭案件多,工作任务重,那时候开庭笔录还是用手写,经常写到手没有知觉,但是从来没感觉到累,因为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法官的距离很远。我经常迎着酷暑,走街串户进行送达,面对当事人的蛮横态度,对于刚出校门的我来说,感觉无可奈何,但是看到经验丰富的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游刃有余,我暗下决心,一边深刻学习法律基础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一边向身边优秀同志和领导学习,协助法官做好笔录、起草判决、送达法律文书。现在回想起来,许多良好的经验和工作习惯都与那时领导的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2009年,我以较高成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并且被调到靠山庄法庭从事法官审判工作,虽然以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真正以法官的身份独立办案,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但是这不能动摇我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对法院工作的热爱。为了办好案件,我对每个案子在开庭前和调解前都要进行细致梳理,阅卷、做笔记、找法条,认真分析案情,为了查清案件的事实,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到当事人家中、事发现场进行调查、了解案情。我深知作为一名法官,自己越是认真用心对待百姓,百姓才能信任你。只有明察秋毫、事无巨细,案件才能查得清,百姓才能满意,才对得起自己穿的这身法袍。
2016年,司法改革实行法官员额制,我荣幸地成为首批入额法官,深感自己的责任更重了,一方面要适应新的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多办案、办好案,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基层。2018年,我被任命为平安城法庭庭长,带领着全庭同志冲锋在基层审判一线工作,面对大量案件,自己以身作则,坚守在岗位上,有时有病需要住院,但是看到焦急的群众,自己咬牙坚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医院输液,输完液继续回到工作岗位。经过多年基层工作,我深知处理基层案件,要注重调解,将调解贯穿于案件的始终,同时还要重视判后答疑工作,经过耐心释法明理,让当事人真正服判息诉。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我6次受到市委组织部嘉奖奖励,2次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三等功奖励。2018年,我所在的平安城法庭被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目前为止,自己经手的案件,无一信访案件,服判息诉率和调解率在本单位也一直排在前列。
基层法庭的工作,让我接触到广大农村群众,随着慢慢深入与群众接触,让我亲身感触到农村群众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单纯靠法律就能够化解的,只有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耐心细致地听取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找到矛盾的根源,从而化解矛盾。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的事,把他们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去解决,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群众的事再小,也比自己的事重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法官,为了万家灯火,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越来越复杂,面对工作压力,自己经常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家人,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时常感到愧疚。2015年,母亲身患癌症,如不立即手术,则危及生命,当时正值年底结案季,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一旦请假,肯定会影响办案进度,于是自己只能在母亲手术前一天匆匆来到医院陪护母亲,母亲当时对我说:“没事,你弟弟和你爸在我身边,你工作忙,快回去工作吧。”那一刻,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但是考虑到了工作的关键阶段,在母亲手术完成推进重症监护室后就匆忙背上行李踏上了归途的火车,那一刻,我流泪了,第一次因为愧对母亲而流泪,但是想想自己是一名法官,好多群众的矛盾等待我去解决,我只能这样做,感谢母亲给了我极大的包容与理解。我的两个女儿有时患病住院,一直是妻子来照顾她们,她多年来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工作。
每当我想起群众满意的微笑,就觉得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为一名人民法官,只要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这也是一名服务于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官应有的素养与责任。今后我还继续坚守着自己对法律的信仰,继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在自己的岗位上,扎实工作,为百姓的平安与幸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