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入法院,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从北京回来,基层院是不是条件艰苦,工作是不是太琐碎,案件是不是没什么意思,自己的才能是不是得不到发挥?带着诸多类似的问题,我充满期待地开始了我的职业新旅程。
第一站——平安城法庭
初来法院,我们几名新人被分配到了平安城法庭进行法院初体验。来这里第一天我就找到了其中几个问题的答案,条件挺苦的,工作特琐碎,案子的确是家长里短,印象中北京法院的高庭阔院在这里变成了平房小院,种着各样的蔬菜,审判庭略简陋,长板凳、吊扇、室内陈设的桌椅也都带着些岁月的痕迹,还有听不懂法庭问话、写不明白“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几个字的当事人。时任庭长葛院长告诉我们,从书记员做起,一点一滴都要学习,以后不吃亏。这句话现今看来,受用得很!因为自己做到了,也从中受益匪浅。法院初体验过后,我的感悟就是: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了。
第二站——苏家洼法庭
正式分配后,我来到了苏家洼法庭,这个法庭有2层小楼,就是厕所略简陋,冬天特别冷,我需要穿着雪地靴踩着暖脚贴,我安慰自己,如此的环境更容易让人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也就是在这里我学到了书记员的全套本领,开庭、录卷、送达、移送案卷、也熟悉了审判流程、掌握了案件类型、学习了庭审思路,也见识了李庭长极具个人风格的调解魅力。犯过错误,做过反思,跟着优秀的三名法官我学习着、收获着,脑袋里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位法官也都毫无保留地给与我蕴含着人生、工作感悟的答案。我越发觉得,案件有意思了,同一类的案件好像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应着不同的法律问题和各样的思考角度。在这里我也习得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基层法庭案件送达太难了。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田间地头、翻山越岭,都与它息息相关,但只要案件有需要,我们都会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第三站——马兰峪法庭
带着学习到的一些小本领,我来到了马兰峪法庭,身份转换为了法官助理,我知道又要学习新本领了。马兰峪法庭做法官助理的2年时光忙碌又充实,我不再关注法庭条件好坏了,法庭案件的调解、排期、送达、制作文书以及保全、鉴定等事情的统筹与协调,让我无心再关注其他。在刘庭长的带领下我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案件审判上,学习庭审思维、进行案件分析、思考研究法律问题,如何调解、如何与当事人打交道,案件的裁判尺度以及需要考虑的社会效果。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2年的锤炼,使我收获满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站——速裁庭
掌握了法官助理基本的能力后,我来到了速裁庭,迎接新的挑战。院里的案件和法庭的案件大有不同,在两位法官的教导下,我学习新的案件类型,见识了不一样的审判思维,刘庭长对待复杂案件抽丝剥茧,精准指向争议焦点的能力以及坦然面对疑难案件的态度让我佩服;李庭长热爱学习、撰写判决说理清晰、层层推进的缜密逻辑让人赞叹,也是在这里,我进一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短板。我也找到新的答案,法院各类的案件足够我去研究,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我想,法院的工作可以大有作为。而且,我越发觉得,自己需要进步的空间很大,不足之处很多。我深知和院里各位优秀的法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我参加了入额遴选,很幸运也很意外,经过考核、笔试、面试,通过组织审核任命,我上岸啦。
下一站——新的起点
入额有什么感受?梦想成真。入额有什么打算?一时难以说清。我深知,入额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审判辅助工作我交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接下来新的旅程我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读大学时,法学院的校训是“砺法律之剑,维弱者之权”毕业多年,不敢忘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秉承“崇法、厚德、务实、高效”的院训,审慎对待手中的权利,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发挥它定纷止争的作用。今日承载这份荣誉,明日我会用它承担更大的责任、迎接更多的挑战。道阻且长,还望自己不忘初心、心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