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化法院民一庭庭长赵贺宏在诉讼服务中心判后答疑值岗时,本着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通过耐心释法析理,顺利解决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判后赔偿问题。
2020年6月某日,徐某驾驶二轮电动车与刘某驾驶的三轮载货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徐某受伤。因事故未及时报警,双方是否饮酒无法查清,无事故现场等原因,双方就两车是否发生碰撞、事故责任划分等各执一词,争执不下。2021年4月,徐某一纸诉状将刘某及其丈夫诉至遵化法院,要求二被告赔偿其医药费2万余元,伤残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待鉴定后另行主张。遵化法院依法作出民事判决,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医药费用2万余元。
判后,被告不服,来到遵化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判后答疑室进行咨询。赵贺宏法官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从事故发生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等多方面对被告进行细致答疑解惑。最终被告表示认可法院判决,同意赔偿原告损失,但因其家庭条件一般,希望法官能组织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此时赵贺宏法官得知原告伤残评定结果为10级伤残,如继续后续赔偿问题势必将形成新的诉讼。考虑到被告未投保交强险,本着案结事了,为当事人减少诉累的初衷,赵贺宏法官多次利用其开庭后的碎片时间组织双方就事故损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在赵贺宏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签署了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并当场赔付。
至此,一起赔偿纠纷通过判后答疑成功得到实质性解决,对于法院而言虽然只是少了一起诉讼案件,却为双方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用,切实减轻了诉累,在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的同时,带去了一份法律的关爱与温暖。
判后答疑制度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遵化法院重点推出的一项便民利民措施。截至目前,遵化法院判后答疑室累计接待当事人200余人次,判后答疑59次,在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同时,实现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