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让我们在春雨中聆听法律的声音
分享到:
作者:张静波  发布时间:2021-05-31 11:06:30 打印 字号: | |

“法院”,乍一接触这个字眼,人们头脑中首先会浮现出罪犯、判决、庄严、肃穆这些冷冰冰的字眼。在这样一个机关工作,严谨的工作作风何其重要可想而知,因为每一名法官的工作作风都关乎法院的形象,甚至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当我们穿上法官服,不仅选择了职业,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人生的态度,作风建设,必将伴随职业的始终。

清正廉洁、公正高效的作风建设对法院来讲毋庸多言,这是司法机关的原则和底线。我认为法院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应该把法律与和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解决各类民商事和行政纠纷中,不要生搬硬套法律法规,而是把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融入到审判工作中,运用高超的调解技巧,柔性、圆满地化解纠纷,以“案结事了”来促进“中等城市,和谐遵化”的建设。2008年以来,我院审结各类案件6500余件,其中调解结案5200余件,占到结案总数的80%以上。数字说起来简单啊,但我深知这80%调解率的背后倾注了法官多少的汗水和辛劳。一起民事纠纷起诉到法院,如果想及时结案很简单,查实证据,开庭判决就可以了。但你可知道,有的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打过一场官司,他们很看重法院的处理结果,如果轻易下判或处理不慎,不仅会使他们结下宿怨,甚至会影响我们国家机关在其心中的地位。所以,有时对一起小小的民事纠纷,法官甚至会不厌其烦的调解十几次,虽然费时费力,可是看到经济合同得以履行,反目的邻居握手言和,伤者得到及时的赔偿,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向父母流下忏悔的泪水,斗气的夫妻破镜重圆,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了。当你随我走进法院三个小小的特色调解室,就能体会到我们法官由衷的快乐。

在端庄大气的遵化法院审判综合大楼中,还蕴含着一片小小的温馨天地——这就是“家兴、诚信、和谐”三个特色调解室。“家兴调解室”取题于中国传统的“家和万事兴”,主要是针对婚姻、家庭类的纠纷,家居式的装修使置身其中的当事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在愉悦平和的气氛中,在法官的倾心劝解下许多家庭和好。在这里,你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回家好好过日子吧”。在一起赡养纠纷中,法官将两位老人和5名子女召集到“家兴调解室”,让他们拉家常,看宣传片,在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并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工作后,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小儿子泪流满面,跪在二老面前连连认错,另外四名子女也表示要尽最大能力尽到孝道,案件轻松解决。“诚信调解室”给那些针锋相对的当事人营造了一个公平诚信的平台,法官用“诚信”打动他们,促使互谅互让解决纠纷。我院曾在这里圆满调解了两起湖北民工受伤致残的赔偿纠纷。其中一个是竹山县的农民叫徐之冬,在井下作业时受伤致残,矿主只给其4000元赔偿了事。徐之冬回湖北老家后因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力支付医疗费用险些被家人抛弃,后来他的父亲带其回遵化要求补偿,并多次上访。我院受理该案后,特批准他缓交案件受理费,法官们结合村镇干部,通过“换位思考法”、“亲情感化法”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矿主赔付徐之冬伤残赔偿金10万元。原告接过钱,喜极而泣。哭着说:“感谢法院,感谢人民的好法官”。另一名受伤的湖北英山县民工李小平,在法院调解下也拿到了5万元的赔偿款,返乡后还给遵化市委写来感谢信,侯志宇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对法院予以了表扬。“和谐调解室”凸显“万事和为贵”的“和”文化和现代的和谐理念。在一起因房地产开发引发的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纠纷中,法官在和谐调解室悉心的宣讲法律、劝解引导,使争执激烈的当事人最终以城市建设大局为重,三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后,原告给法院送来了“诚信调解,为民解忧”的锦旗,作为被告的开发商和第三人的村委会也送来了“明法析理促各方满意,法院调解助和谐拆迁”的长匾。 

春雨润物细无声。小小的调解室折射出法院大调解、大和谐的工作思路,我们法院、我们的法官就是用爱心、用信念,用公平和正义,一路抚平着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化解着我们这座古城在“中等城市,和谐遵化”建设进程中的所遇的种种纠纷。特别是在“干部作风建设年”的热潮中,我们法官的身影不仅仅是停留在调解室和审判庭,他们更加忙碌于厂企学校和田间地头,法院也必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为遵化建设而大有作为。记得郝金生院长为纪念遵化法院建设的专题片提名为“法雨润物春满来”,那么就让我们在春雨中聆听法律的声音吧。


 
责任编辑:姜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