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化法院石门法庭办案人员在田间地头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农村土地边界引起的排除妨害案件,当场划清了边界。至此,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画上了圆满句号,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
王某和陈某分别隶属于两个村委会,两家自留土地相邻,双方因边界纠纷造成多年的矛盾,且非常严重。2020年,陈某一纸诉状将王某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不得阻止自己使用自己的耕地,并赔偿经济损失1万余元。
耕种自己的土地为何会受到他村人员阻止?石门法庭庭长韩国栋通过询问原被告双方发现,该纠纷涉及两个村集体历史分地问题,陈某和王某已为此多次找到村委会解决纠纷未果。为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韩国栋法官带领庭内人员先后到原被告所在村委会针对案情向村干部进行调查询问,调取地亩账,并带领当事人前往涉案承包地所在地丈量了原被告土地实际耕种的尺寸。
在查清案件的基本事实后,韩国栋法官及同事主动上门找到原被告送达文书、释法明理。被告为脑血栓患者,言语表达和行动都不便,一直对法庭传唤很抗拒。面对这样情况,办案人员一边平复家属情绪,一边认真听取原被告对纠纷的叙述及质证意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提出了调解建议。最终,原被告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承诺不再妨害原告陈某耕种涉案的土地,原告陈某决定放弃追索产生的经济损失。
该案是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纠纷,韩国栋法官考虑到要真正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必须在田间地头把纠纷彻底化解。于是,赶在春种前,带领庭内干警和双方当事人及家属一同到涉案承包地界,再次现场丈量了土地并与当事人双方进行了确认,在两家土地边界上树立醒目标志,以此为界互不干扰,当事人家属也自发录像为证,双方终于握手言和。最后,原告主动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谋生之本,涉及耕地的排除妨害案件一直是基层法庭案件的难点与重点。办案人员坚持把调解方式结案挺在前面,尽可能深入田间地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纠纷,让基层百姓既能感受到法律的严格又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力求达到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